蜂群无人机系统原理与作用

  蜂群无人机系统是一种基于多架小型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战术概念,其核心原理和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蜂群无人机系统简介

  1. 原理

  •   集群智能:蜂群无人机系统依赖于“集群智能”,即通过大量低成本、低可探测性的无人机组成一个整体,实现自主协同作战。这些无人机可以自组织并进行动态编组,以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
  •   分布式控制:蜂群无人机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每个无人机在任务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和预设的规则独立执行任务。这种控制方式使得整个系统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   自组网通信:蜂群无人机系统利用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技术,使各节点之间能够自主通信,互不干扰,并能灵活重组和调整拓扑结构,从而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任务的顺利执行。
  •   模块化设计:蜂群无人机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携带不同类型的载荷,如侦察传感器、攻击武器等。这种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扩展性。

  2. 作用

  •   多维感知与态势感知:蜂群无人机系统能够从多个维度感知战场态势,包括空中、地面和海上。它们可以通过搭载的传感器收集情报,并与地面指控站交换数据,提供全面的战场信息。
  •   精确打击与火力引导:蜂群无人机可以在火力打击目标区执行火力引导和战毁评估,实时传导打击画面,评估打击效果,提高打击效率。此外,它们还可以自行分配进攻任务和智能匹配武器弹药。
  •   抗毁性和自愈性:由于蜂群无人机数量众多,即使部分无人机被敌方击落或损坏,也不会显著影响整体作战效能。这增强了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生存能力。
  •   快速部署与机动性:蜂群无人机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和密集发射,具备空中悬停投放、机动投放等多种发射方式。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迅速响应并执行各种任务。
  •   隐蔽性与低可探测性:单个蜂群无人机体积小、雷达信号特征小,难以被相控阵雷达及时探测到。因此,蜂群无人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低可探测性,可以在敌方防空系统未完全启动前发起攻击。
  •   多功能应用:除了传统的侦察、监视和攻击任务外,蜂群无人机还可以用于诱饵、信号中继、后勤补给等多种任务。例如,在城市进攻作战中,蜂群无人机可以有效降低伤亡并提高打击效率。
  •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发展,蜂群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未来的蜂群无人机不仅能够执行单一任务,还能通过模块化拼插和智能连接方式形成更复杂的作战能力。

  蜂群无人机系统以其集群智能、分布式控制、自组网通信等特点,在现代战争中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 蜂群无人机系统的集群智能是如何实现的?

  蜂群无人机系统的集群智能是通过多种算法和技术实现的,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深度强化学习、群体智能算法以及嵌入式计算平台等。

  •   深度强化学习: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完全分布式无人机蜂群任务分配算法——Ex-MADDPG,该算法在MADDPG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均值模拟观测、蜂群同步训练机制以及扩展多重决策流程等,以克服扩展性差和难以适应大规模智能体的问题。
  •   群体智能算法:无人机蜂群利用功能简单的个体,应用自然界蜂群组织算法模型形成高级群体智能行为。例如,灰狼优化算法(GWO)、均衡优化算法(EO)和穷人富人优化算法(PRO)被用于无人机蜂群拓扑构型的联合优化模型中,以实现全局能耗最小化目标。
  •   嵌入式计算平台与融合视觉SLAM算法:冰柏科技开发的DroneSwarm系统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嵌入式计算平台,并结合视觉SLAM算法及摄影测量技术,实现了蜂群无人机的实时二三维重建与自主作业能力。
  •   协同控制方法:研究了针对不同场景下的编队控制方法和决策方法,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研究,突出了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   雷达和其他设备信息导入:无人机蜂群系统支持雷达和其他无人机或设备的坐标信息导入,可以实时拆分组合成不同编队分别执行任务,无需规划具体路径,一键发送即可实现编队指令。
  •   进化机制下的集群智能:集群智能的基础在于简单个体之间的交互过程,在适当的进化机制下,单个智能个体无法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集群智能得以实现。这使得无人机蜂群能够按照预先编程要求进行动态编组、在线任务分配和集群协同突防。

  三、 分布式控制技术在蜂群无人机系统中是如何应用?

  分布式控制技术在蜂群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主飞行与协同控制:港科大沈劭劼老师团队的研究中,使用了LinkTrack UWB定位系统中的DR Mode(分布式测距模式),实现了无人机集群的去中心化集群编队。该系统通过测距、授时和通信一体化功能,支持无人机集群的自主飞行和协同控制。
  •   多无人机协同编队:国防科技大学开发的虚实结合的无人机集群系统,可以通过单电脑或多个电脑上的Simulink进行分布式集群控制,从虚拟仿真到实际集群系统的转换,展示了分布式控制技术在多无人机协同编队中的应用。
  •   分层编队合围控制:针对带有多个领航者与跟随者的欠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群系统,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分层编队合围控制方法。该方法设计了分层分布式有限时间滑模估计器,使得每架无人机都能生成满足控制需求的估计位置信息。
  •   信息集成技术:猫头鹰MINI蜂群方案中,无人机蜂群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信息集成技术,将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通过互相协调解决大规模复杂问题。
  •   目标分配算法:刘兴宇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身份匈牙利算法的无人机蜂群分布式目标分配方法,用于对敌方多目标实施分布式打击,解决了无人机个体如何选择打击目标的关键问题。
  •   博弈论与一致性方法:将博弈论引入分布式控制问题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的分布式控制算法,结合梯度下降和一致性方法,将多无人机编队问题转化为分布式博弈问题。
  •   事件触发机制:研究了事件触发框架下多四旋翼无人机的分布式编队控制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动态规划设计编队控制器,采用神经网络减少计算和动作。

  四、 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技术在蜂群无人机通信中的具体实现方式?

  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技术在蜂群无人机通信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和优势如下:

  1. 具体实现方式

  蜂群无人机系统利用无线自组织网络模式进行组网,其中邻居发现是网络拓扑构建的前提。通过定向天线等技术,无人机能够快速识别并连接到附近的其他无人机节点,从而形成有效的通信链路。

  飞行自组网(FANET)采用分簇结构进行拓扑管理,将网络划分为不重叠的簇群,每个簇群内的节点使用一条对所有簇内节点皆可用的主用信道进行通信。这种分簇算法有助于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

  由于无人机具有高速移动性、动态拓扑、稀疏节点和异构性等特点,传统的路由协议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研究面向多跳无人机自组织网络的新型路由协议,以优化通信性能和可靠性。

  自组网技术使得大规模节点之间的无中心通信成为可能,解决了密集信道接入和无线传输的问题。这使得无人机集群具备类生物群集行为的组网能力和灵活重组与智能协同能力。

  2. 优势

  相比于传统蜂窝网络,无线Ad-hoc网络不需要固定的基础设施如基站,可以在没有其他通信设施或保密要求的情况下随时建立,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蜂群无人机系统利用自组网技术实现了大规模节点之间的无中心通信,使其具备灵活重组与智能协同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协调无人机的调控。

  Ad-hoc网络特别适用于超出视觉范围和广域操作的情况,因为单个无人机可以随时连接和断开网络,这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非常适合无人机的操作环境。

  在复杂环境中,如敌方干扰或设备损坏时,机器人系统可以通过构建ad hoc通信网络来维持通信链路,增强了系统的生存能力和可靠性。

  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技术在蜂群无人机通信中通过高效的邻居发现、动态拓扑管理和多跳路由协议等手段实现了高效、灵活且可靠的通信网络。

  五、 蜂群无人机模块化设计的具体实例

  蜂群无人机模块化设计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几种:

  •   地震救援蜂群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可以在地震灾区进行快速响应,迅速展开作业。通过遥控器等设备对其进行操控,并且可以携带不同的载荷以适应各种救援任务。
  •   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该无人机采用模块化内连接电气接口装置,能够实现不同类型载荷的快速更换。例如,它可兼容可见光相机、热成像仪等多种载荷类型。
  •   农业无人机系统:通过联合监控无人机和植物护理无人机来丰富系统的功能,并引入蜂窝工作集群平台增强系统的鲁棒性。此外,还采用了减轻机翼重量、延长连续运行时间、增加有效载荷容量和增强识别能力等措施,提高了各种无人机型号的效率。
  •   智能化机巢中枢系统中的电池快速更换模块:在无人机配送自动化中,通过升降台将无人机垂直运送到指定高度后,利用两侧的电池更换架和推杆装置完成模块化电池的快速更换。

  这些实例展示了如何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更换载荷的方法:

  •   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化设计理念,结合通用平台及多类任务载荷进行集群配置,形成异构无人机蜂群。这种方式使得低成本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成为可能,并能够根据作战任务部署的需要,由多个模块组成,例如火力打击、侦察探测等。
  •   电缆转接方式:在不同构型之间切换时,采用电缆转接的方式来实现机腹载荷吊舱的相关电缆连接,每个机腹载荷吊舱均采用这种方式以实现快速更换和接口复用。
  •   智能控制系统:使用蜂行软件控制系统,支持一站多机,可同时控制多架无人机作业,并实时显示无人机飞行数据、飞行轨迹、状态信息等。系统具备一键起飞、一键悬停、一键降落、一键继续等快速指控按键,且支持对无人机的远程操控以及对载荷的控制等功能。

  六、 蜂群无人机系统的抗毁性和自愈性技术

  针对蜂群无人机系统的抗毁性和自愈性,目前存在多种技术和策略。以下是详细分析:

  •   分布式网络拓扑优化:无人机蜂群系统采用无中心的协同控制与信息交互模式,各节点不依赖骨干节点进行协同工作,从而具备较高的鲁棒性和抗毁性。
  •   群体智能涌现能力:基于开放式体系架构综合集成的无人机蜂群,以群体智能涌现能力为核心,能够实现高度灵活和抗毁的作战能力。
  •   人工智能与自适应飞行:新一代“山鹑”无人机具备较高的人工智能,可以实现集体任务呼应、自适应飞行甚至自愈能力,这使得无人机蜂群在面对打击时仍能保持部分功能并继续执行任务。
  •   协同态势感知与智能自主组网:通过研发突破关键技术,无人机蜂群能够实现协同态势感知、智能自主组网及协同飞行控制,从而提高抗干扰和抗毁伤能力。
  •   飞行同步检测和抑制方案:在无人机蜂群达到飞行同步前,系统处于无序状态且防御能力低;但在达到飞行同步后,系统的抗毁能力显著提升。因此,检测和抑制飞行同步过程中的脆弱阶段是提高整体抗毁性的关键策略之一。
  •   低成本与功能分布化:智能无人机集群通过低成本、功能分布化的设计,增强了单平台节点的作战能力和整体系统的抗毁性。
  •   多次打击本领与快速填补空缺:当集群中一架无人机被击毁时,其他无人机可重新配置,快速填补空缺,推动任务继续执行。这种机制极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抗毁性。
  •   软硬结合的反蜂群技术:发展预警探测多源复合、决策响应智能灵活、防抗毁伤软硬结合的技术手段,提前做好未来高对抗环境下的准备。
  •   舰载激光武器的应用:作为一种有效、快速、低成本的防御手段,舰载激光武器对不同材质的无人机具有显著的毁伤效果,可以作为反制无人机蜂群的重要工具。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www.viralrail.com/blog/97931.html

免费咨询组网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