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控算法有哪些

  无人机飞控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这是一种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来确定飞行器姿态和位置的导航方法。当GPS信号被遮挡时,如在室内或隧道内,该系统可以继续提供定位信息。
  •   卡尔曼滤波算法:这种算法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中的噪声,并通过融合不同传感器的信息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它广泛应用于姿态解算和导航中。
  •   飞行控制PID算法:PID控制器是最常见的控制算法之一,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以实现对无人机飞行姿态和速度的精确控制。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飞控算法和技术:

  •   自适应控制算法:基于自适应控制理论的算法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参数,从而保持无人机的稳定性和高机动性能。
  •   姿态控制算法:包括基于Mahony算法的姿态解算,该算法结合加速度计和地磁计的数据,通过误差校正更新四元数,实现对无人机姿态的精确控制。
  •   容错控制算法:通过融合不同的控制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算法的优点,消除其不利因素,最终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这些飞控算法共同构成了现代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核心技术,确保了无人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稳定飞行和高效任务执行能力。

  一、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在无人机飞控中的应用和优势是什么?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SINS)在无人机飞控中的应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主性和隐蔽性: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完全依赖内部传感器,不需要外部信号,因此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地域的导航。由于不发射电磁波,它不容易被探测或干扰,这使得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   实时性和精度:该系统能够提供连续、实时的导航信息更新,并且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其精度不断提高。这对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姿态控制的无人机来说非常重要。
  •   可靠性:由于没有复杂的机械平台,减少了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此外,去掉了机电导航平台后,体积、重量和成本也有所降低,同时维护使用上更加方便。
  •   灵活性: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各种尺寸的载体,包括小型无人机。这种灵活性使其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部署和操作。
  •   集成化设计:捷联系统便于与其他导航系统或设备进行集成化、一体化设计,已成为现代惯性系统技术发展的主流方案。这有助于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   算法支持: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结合先进的滤波算法(如卡尔曼滤波算法)来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和稳定性。这些算法能够在高动态环境下保证一定的精度,尤其适合于无人机这类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二、 卡尔曼滤波算法如何处理传感器数据中的噪声?

  卡尔曼滤波算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处理传感器数据中的噪声,从而提高无人机姿态解算的准确性:

  •   递归滤波器:卡尔曼滤波是一种高效率的递归滤波器,它能够从一系列不完全及包含噪声的测量中估计动态系统的状态。该算法会根据各测量量在不同时间下的值,考虑各时间下的联合分布,再产生对未知变数的估计。
  •   加权平均:在估计步骤中,卡尔曼滤波会产生有关目前状态的估计,并包括不确定性。当观察到下一个量测时(其中一定含有某种程度的误差,包括随机噪声),会通过加权平均来更新估计值,而确定性越高的量测加权比重也越高。
  •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卡尔曼滤波器是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器,通过优化后验状态误差估计矩阵 ��∣�Pk∣k​,可以求出最优卡尔曼增益,从而减少误差。
  •   融合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卡尔曼滤波常与其他滤波算法结合使用,如Mahony互补滤波算法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这些融合算法能有效抑制陀螺仪漂移误差,滤除加速度计测量值混有的高频噪声,并抑制非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从而提高姿态解算的精度。
  •   实时性和精确性:卡尔曼滤波具有实时性、精确性和稳定性等优点,能够在噪声干扰下准确地恢复出真实数据,为动态系统的状态估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   适应性:卡尔曼滤波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通过对噪声进行观测使得观测器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有更好的适应性。

  三、 PID控制器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的具体实现方式。

  PID控制器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效果评估如下:

  1. 具体实现方式

  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通过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环节的组合来调节系统输出。其主要功能是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之间的偏差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

  对于四旋翼无人机,通常会运用牛顿欧拉定律对其动力学受力进行分析,并建立小角度飞行下的数学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PID控制器,以实现姿态控制。

  自耦PID(Self-coupling PID, SC-PID)控制方法被提出用于四旋翼无人机的姿态回路控制。这种方法通过建立非线性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各通道的传递函数,进一步优化了控制效果。

  结合模糊逻辑理论和传统PID控制,可以改善内回路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模糊PID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飞行环境,提高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使用BP神经网络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相较于传统PID控制,BP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具有更佳的控制效果。这为小型四旋翼无人机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法和思路。

  2. 效果评估

  PID控制器能够有效解决直接用信号驱动电机时出现的动态响应过快或过慢、控制过冲或不足的问题,使多旋翼无人机能够顺利完成起飞和悬停动作。

  采用模糊PID控制和神经网络优化后的PID控制,显著提高了无人机的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例如,模糊PID控制结合了模糊逻辑理论,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而神经网络优化则进一步提升了参数调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工程中,PID控制器因其实现方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不仅能够保持稳定悬停状态,还能在有动作指令时快速响应并调整姿态。

  PID控制器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基于数学模型的设计、自耦PID控制、模糊PID控制以及神经网络优化等多种方法。

  四、 自适应控制算法在无人机飞控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和性能表现。

  自适应控制算法在无人机飞控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和性能表现如下:

  •   四旋翼无人机预设性能自适应PID控制:该方法设计了一种双闭环控制系统,内环姿态环采用自适应PID算法,并结合滑模算法和梯度下降法克服传统PID需要手动调节参数的问题。外环位置环采用预设性能自适应PID算法,通过预设性能函数将误差转换为稳定值,实现快速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具有优越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   基于L1自适应控制的横侧向滚转角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L1自适应控制方法,用于小型无人机的横侧向滚转角控制。该方法将飞机参数变化和耦合视为时变参数和干扰,构建的L1横侧向控制律能够有效处理高频振荡问题。
  •   增益自适应超螺旋滑模理论的姿态控制:针对强耦合性和强非线性特征的无人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增益自适应超螺旋滑模(ASTSM)姿态控制算法。通过引入自适应项,使控制器增益动态调整,以应对气动参数摄动大、不确定性强等问题。
  •   几何自适应控制算法解耦姿态动力学:该方法通过建模、动力学分析和控制器设计,解耦四旋翼无人机的姿态动力学,提高飞行控制精度。具体步骤包括姿态控制器设计、动态负载解耦器开发以及自适应率调整,以消除耦合效应并提升系统的鲁棒性。
  •   多层逼近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面控制算法:针对多源不确定强耦合下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层逼近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面控制算法。该算法考虑了乘性耦合多源不确定估计与补偿问题,提高了姿态控制的鲁棒性。
  •   空间曲线轨迹跟踪的自适应导航控制:为了实现高精度的空间曲线导航控制,基于L1-Navigation非线性导航控制算法,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优化固定翼无人机的轨迹跟踪性能。
  •   反步法的自适应控制研究:针对外界干扰情况下的姿态和位置控制稳定性问题,设计了基于反步法的自适应控制器。通过动力学建模和Lyapunov函数递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通过对动力学建模进行简化,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律,验证其在屏蔽外界干扰方面的有效性。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很大范围内有效屏蔽干扰。
  •   动态自适应航姿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容积卡尔曼滤波(SVDCKF)的动态自适应航姿估计算法,用于解决小型无人机在复杂飞行条件下的航姿解算精度和鲁棒性问题。该算法通过动态调节传感器随机偏差,提高航姿估计的准确性。

  自适应控制算法在无人机飞控系统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包括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强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轨迹跟踪精度等。

  五、 容错控制算法在无人机飞控中的融合策略。

  容错控制算法在无人机飞控中的融合策略及其对稳定性和机动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容错控制算法的类型和应用

  INDI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四旋翼无人机的容错控制中。通过建立降阶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容错控制律,采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其在空气动力扰动下的稳定性,并通过半物理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即使在单个执行机构完全失效和空气动力学扰动的情况下,INDI容错控制仍能使无人机保持悬停并追踪期望轨迹,避免事故发生。

  针对常规布局无人机的作动器故障,提出了一种反步法和控制分配相结合的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作动器故障下的姿态快速稳定控制,且稳定性好,基本无侧滑角,各操纵面均在约束范围内,达到容错控制要求。

  对于六旋翼无人机,设计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位置控制器和姿态控制器,并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进行了验证。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飞行稳定性。

  利用神经网络逼近能力,综合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技术,在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构造了滑模控制器来处理执行器或传感器故障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2. 对稳定性和机动性的影响

  容错控制算法显著提升了无人机在面对执行机构故障时的飞行稳定性。例如,基于滑模和控制分配的容错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飞翼布局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此外,反步法和控制分配结合的容错控制方法也能够实现作动器故障下的姿态快速稳定控制。

  尽管容错控制主要关注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通过合理的算法设计和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或提升无人机的机动性。例如,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无人机的机动性能。

  多项研究表明,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容错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例如,基于INDI算法的容错控制方法在模型不确定和空气动力学扰动情况下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这些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极端情况下,无人机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飞行性能。

  3. 结论

  容错控制算法在无人机飞控中的融合策略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实现了对执行机构故障的有效应对,显著提升了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无人机的机动性。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www.viralrail.com/blog/97645.html

免费咨询组网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