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对抗技术有哪些

  无人机对抗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探测、干扰、摧毁和伪装欺骗等手段。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 无人机常见对抗技术介绍

  1. 探测技术

  光电探测:利用光学设备通过成像的方式判断目标是否存在,具有直观的特点。

  无线电探测:使用射频分析仪检测无人机与其控制器之间的通信信号。

  声学探测:通过麦克风捕捉无人机的噪音进行定位。

  雷达探测:利用雷达系统对入侵无人机进行探测。

  2. 干扰技术

  电子干扰:通过电磁波或声波干扰无人机的通信或导航系统,使其自动返航或降落。

  信号阻断:利用便携式反制盾技术,通过电子干扰、光电干扰和信号阻断三种方式来抵御无人机活动。

  3. 毁伤技术

  动力学系统:包括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和地空导弹等,直接摧毁敌方无人机。

  网捕系统:例如东京警方使用的大型携带网的无人机来捕捉小型无人机。

  4. 伪装欺骗技术

  导航诱骗:通过诱骗设备误导无人机的导航系统,使其偏离预定路径。

  伪装欺骗:通过模拟其他无人机的行为模式,使敌方误以为是友军无人机。

  5. 集群对抗技术

  协同控制结构:基于群体智能、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等方法实现大规模异构集群的协同控制。

  博弈论模型:通过微分方程和博弈论优化策略分析,设计最优拦截策略和突防策略。

  6. 深度学习与光电探测结合的技术

  建立基于转台与高清可见光相机的实时光电探测系统,用于有效识别和跟踪无人机目标。

  7. 智能对抗体系

  面向反无人机蜂群的智能对抗体系,能够快速发现、精准跟踪、智能识别及毁伤拦截无人机蜂群,提升体系化对抗效能。

  这些技术和方法共同构成了当前无人机对抗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为解决低空安全问题奠定了基础,并不断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二、 无人机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无人机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深度学习与多目标检测: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航拍视频多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在智慧城市、环境监测、地质探测、精准农业和灾害预警等民用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北理工团队的研究综述论文详细概述了深度学习在无人机目标检测与跟踪中的应用,并指出其在计算机视觉和遥感领域的研究进展。
  •   红外小目标跟踪:北理工团队在人工智能红外小目标跟踪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创新性地构建了大规模红外无人机小目标跟踪数据集,并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红外小目标定位与跟踪难题,为红外小目标探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   雷达探测技术:针对飞鸟和无人机这类“低慢小”目标,雷达探测与识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些技术通过回波建模、微动特性认知、分布式多视角特征融合等手段来提高对这些目标的检测与识别能力。
  •   激光探测技术:激光探测技术因其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在无人机探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美国诺格公司的“毒液”反无人机系统采用轻型激光指示测距仪(LLDR),能在昼夜及模糊可视环境下识别、锁定、跟踪低飞的小型无人机。
  •   新型探测系统:法国MK2技术公司开发的MERCAT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无源无人机探测系统,能够在不干扰环境的情况下进行360°实时监控,适合户外使用。
  •   多模态融合方法:国科大和北方电子设备研究所联合提出的首个多模态无人机跟踪数据集,为基于机器视觉和多模态融合方法的反无人机前沿技术研究及应用落地提供了数据基础和评价指标,推动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三、 如何提高电子干扰技术对无人机的有效性?

  提高电子干扰技术对无人机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动态感知与学习:通过移动中的无人机实时感知和学习干扰信号的来波方向,然后调整波束成形策略以抑制干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应对实际场景中无人机无法获得全部干扰者动作的情况,通过集群内部协作收集干扰机动作数据来补充训练数据,从而提升抗干扰能力。
  •   自适应干扰方法:采用基于环境感知的动态数据链干扰阈值预测与分析的方法,通过调节地面发射功率来增加机载端接收的工作信号强度,提高无人机数据链的抗干扰能力。此外,改变机载天线方向图,将零辐射方向对准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以降低干扰信号接收效率也是有效的策略。
  •   多域联合抗干扰智能决策算法:针对无人机在战场上的通信环境恶劣、信道统计信息未知及抗智能性干扰能力差等问题,研究多域联合抗干扰问题,并提出一种多域联合抗干扰智能决策算法。在频域上采取信道选择的方式应对干扰,将其建模成一个多臂老虎机信道选择问题,并对信道干扰等级进行评判;对于中度干扰的信道进行功率域上的处理。
  •   协同干扰技术:利用小型、协同的干扰器来增加整体干扰范围并隐藏自己。这种主动和被动电子干扰器可以欺骗雷达系统,但需要高功率支持。
  •   智能对抗算法:在识别无人机飞行状态和实时评估对抗效能的基础上,提高在无人机飞控未知情况下的自适应测控和导航干扰有效性,最终实现基于遥控的智能对抗。
  •   多无人机协同搜索及干扰算法:针对多无人机非凸多边形任务区域协同搜索存在盲区的问题,采用格雷厄姆法对非凸多边形进行凸多边形化,并通过栅格法遍历搜寻,实现对非凸多边形全覆盖的效果。同时,针对多无人机多目标干扰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算法。

  四、 动力学毁伤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动力学毁伤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其对现代作战中毁伤问题的模拟与仿真、混凝土结构损伤累积与渐进破坏过程的模拟以及导弹受冲击波作用下的动力学分析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评估与仿真,可以有效提升部队综合作战能力。这种方法强调了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为当前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场动力学理论在处理复杂的不连续问题时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例如,在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积累和渐进破坏过程中,近场动力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描述和模拟这一过程。尽管该方法尚处于理论体系完善和初步应用阶段,但其在模拟不连续问题上的表现已经得到了验证。

  此外,针对导弹受冲击波作用的动力学分析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与毁伤分析,研究者们能够准确预测导弹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变化情况,并得出结论:有孔状态下的导弹受到的最大正应力比无孔状态要大很多,只有在考虑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导弹才能被毁伤。

  动力学毁伤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能够有效地模拟和评估各种复杂场景下的毁伤效果。

  五、 导航诱骗和伪装欺骗技术的最新研究

  导航诱骗和伪装欺骗技术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无人机失控肇事和干扰航管等危害,提出了一种基于逐点拉偏式卫星导航欺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重构错误的导航坐标系,诱骗目标无人机飞离敏感区域,从而保护地面安全。这种方法将整个欺骗过程看作是单步位置欺骗拉偏的时间迭代过程,并利用无人机的运动学模型以及外部量测信息进行估算。

  研制了一种小型化的同步生成式GPS欺骗干扰源,用于对“低、慢、小”无人机进行导航定位诱骗。这种设备在异步生成式GPS欺骗干扰源射频信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信号处理延时,以提高欺骗效果。

  开发了一种便携式导航诱骗设备,该设备通过发射伪造的GPS信号来干扰无人机接收的真实GPS信号,使无人机误判位置并偏离预定轨迹。此外,该设备支持多频段干扰,包括L1、L2等常见GPS频段,确保对各类无人机导航系统的有效干扰。

  涉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欺骗和防欺骗技术的研究,包括利用信号重构、空间处理方法等技术进行欺骗检测和缓解。一些文章还探讨了GPS欺骗装置、软件模拟器、加密GNSS防欺骗检测策略等。

  在工程上,可以引入动态位移来诱骗行驶的汽车,并修改星历数据以产生实时的虚假干扰信号,从而实现更复杂的欺骗效果。

  六、 智能对抗体系在反无人机蜂群中的应用

  智能对抗体系在反无人机蜂群中的应用案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空地协同智能对抗体系:构建了基于空地协同的智能指挥控制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空中和地面无人侦察及武器系统,实现对无人机蜂群的快速发现、精准跟踪、智能识别及毁伤拦截。
  •   模块化、智能化出口型反无人机作战体系:中国电科推出的这一体系具备领先的反无人机综合能力,围绕不同国家、不同场景下的无人机防御需求,在无人机指挥控制、探测雷达、光电、电子对抗、高能定向能武器等领域积极谋划,形成覆盖远中近的反无人机整体解决方案。
  •   干扰组合序列生成算法: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和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生成有效的干扰组合序列,实时检测并干扰无人机,最终成功捕获无人机。该方法展示了反无人机系统可以实时有效地对无人机进行干扰对抗,并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   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是反无人机作战的重要装备,前者具有快速、灵活、精确等优点,后者则可与装甲坦克杀伤兵器配套使用,有效打击无人机“蜂群”。
  •   多维智能体系作战:未来的反无人机蜂群作战将呈现全面探测预警、高效智能决策部署的趋势,常规新型武器协同,软杀伤硬毁伤结合,多维智能体系作战将成为主流。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www.viralrail.com/blog/97628.html

免费咨询组网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