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主要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传递。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当RIP协议在一个路由器上启动时,该路由器会创建一个初始的路由表,其中只包含直接连接的网络。这些直接连接的网络被定义为跳数为0.

  RIP协议通过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的端口号为520.每个路由器都会定期发送请求(Request)报文,以获取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接收到请求后,邻居路由器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生成响应(Response)报文,并将其发送回请求方。

  路由器在接收到邻居路由器的响应报文后,会将相应的路由信息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如果新接收到的路由信息比本地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更优,则会替换掉旧的路由信息。

  在RIP中,跳数(Hop Count)被用作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从一台路由器到其直连网络的跳数定义为1.从一台路由器到其非直连网络的跳数则为经过的路由器数量加1.为了防止无穷大问题,RIP规定最大跳数为15.超过这个跳数的路径将被视为不可达。

  RIP协议使用多个定时器来维护路由信息的有效性和更新频率。主要包括更新定时器(Update timer)、老化定时器(Age timer)、垃圾收集定时器(Garbage-collect timer)和抑制定时器(Suppress timer)。这些定时器确保了路由信息的及时更新和老化处理。

  由于RIP的实现较为简单,在配置和维护管理方面也远比OSPF和IS-IS容易,因此RIP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如校园网、地区性网络等。对于更为复杂的环境和大型网络,一般不推荐使用RIP协议。

  RIP协议通过定期交换路由信息,利用跳数作为度量值,结合多个定时器进行路由信息的维护和更新,从而实现动态路由选择。其简单性和易于管理的特点使其在小型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 RIP协议的跳数与度量值是如何确定的?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具体来说,RIP中的跳数是指从源路由器到目标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后跳数加1.

  为了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跳数的取值范围为0~15之间的整数。如果跳数大于15.则被定义为无穷大,这意味着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这种设计确保了RIP在网络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此外,RIP协议每隔30秒向所有邻居发送更新,以确保路由信息的及时更新。

  二、 RIP协议中的定时器(更新、老化、垃圾收集和抑制定时器)具体是如何工作的?

  RIP协议中的定时器包括更新定时器、老化定时器、垃圾收集定时器和抑制定时器,具体工作机制如下:

  更新定时器用于控制RIP路由器周期性地发送路由更新报文。默认时间间隔为30秒,但为了防止所有路由器同时发送更新消息,实际的发送时间会在25到35秒之间进行调整。当更新定时器超时时,RIP路由器会立即发送一个更新报文,携带本地路由表中除水平分割机制抑制的路由之外的所有信息。

  老化定时器用于判断路由是否不可达。如果RIP设备在老化时间内没有收到邻居发来的路由更新报文,则认为该路由不可达。默认的老化时间为180秒。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路由在180秒内未被更新,它将被视为不可达,并可能从路由表中删除。

  垃圾收集定时器用于删除那些长时间未被更新的路由。如果在垃圾收集时间内不可达路由没有收到来自同一邻居的更新,则该路由将被从RIP路由表中彻底删除。默认的垃圾收集时间为120秒。

  抑制定时器用于控制路由信息的更新。当RIP设备收到对端的路由更新,其cost值小于或等于当前的cost值时,对应的路由将进入抑制状态,并启动抑制定时器。默认的抑制时间为120秒。当抑制定时器超时后,路由将重新允许接受对端发送的路由更新报文。

  三、 在RIP协议中,如何处理和避免无穷大问题?

  在RIP协议中,处理和避免无穷大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计数到无穷大”机制来实现。具体来说,当路由信息被循环传递时,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度量值就会增加1.当度量值达到16时,表示目的网络不可达,即出现了无穷大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水平分割技术。水平分割是一种解决手段,通过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在这些区域之间进行适当的路由策略管理,从而减少或消除欺骗信息的传播。例如,如果A和B之间互相传送了欺骗信息,导致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可以通过对网络进行水平分割,将这两个路由器分到不同的区域,从而阻止它们之间的不良信息传播。

  此外,RIP协议本身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它只能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最大15跳),并且每条路径采用固定的度量值,这也是为了防止度量值无限增大。

  四、 RIP协议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限制是什么?

  RIP协议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收敛速度慢: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其逐跳收敛机制导致网络在发生变化时需要多次路由更新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这使得其在大型网络中表现不佳。
  • 最大跳数限制:RIP协议的最大跳数为15跳,这意味着它只能处理到达目的地最多15个中继的路径。对于大型网络来说,15跳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无法有效地覆盖所有网络节点。
  • 度量值不科学:RIP协议只根据跳数来判断路径的优劣,忽略了带宽等其他因素,这使得其在大型网络中往往不能准确反映链路的实际情况。
  • 可扩展性差:由于上述限制,RIP协议在大规模或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表现不佳,难以满足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需求。在这些情况下,更先进和可扩展的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和BGP更为适用。
  • 依赖邻居路由信息:RIP协议在计算路由时完全依赖于从邻居路由器收到的路由信息,这在大型网络中容易形成路由环路,进一步加剧了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RIP协议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限制主要包括收敛速度慢、最大跳数限制、度量值不科学、可扩展性差以及过度依赖邻居路由信息等问题。

  五、 RIP协议与OSPF和IS-IS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RIP协议与OSPF和IS-IS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和劣势:

  1. 优势

  • 简单易用:RIP协议的设计较为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 可靠性高:尽管RIP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其基本的路由功能是可靠的。
  • 适用范围广:RIP适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它能够处理较小规模的网络。
  • 低成本:RIP协议的实现成本较低,适合预算有限的环境。
  • 易于扩展:虽然RIP在可扩展性方面不如其他协议,但它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扩展。

  2. 劣势

  • 收敛慢:RIP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导致其在网络变化时收敛速度较慢。
  • 路由环路问题:由于RIP的设计特点,容易产生路由环路,这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
  • 可扩展性差: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RIP的性能会逐渐下降,最终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 跳数限制:RIP最多只能支持15跳,这限制了其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
  • 坏消息传播得慢:RIP在传播更新信息时,坏消息(如不可达)的传播速度较慢,这会导致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

  3. 对比OSPF和IS-IS

OSPF

  • 优点:快速收敛,无路由环路,支持多区域,具有完整的网络拓扑知识,允许路由器根据传入的请求计算路由,没有跳数限制。
  • 缺点:相对于RIP,OSPF的实现和配置更复杂,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管理工作。

IS-IS

  • 优点:高扩展性,采用TLV格式,适用于大型网络。
  • 缺点:相对于RIP和OSPF,IS-IS的学习曲线可能更陡峭,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RIP协议在简单易用、低成本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在收敛速度、可扩展性等方面则不如OSPF和IS-IS。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www.viralrail.com/blog/93034.html

免费咨询组网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