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

通信模组硬件组件有哪些?

通信模组的硬件组件根据其类型和功能需求有所不同,但核心架构通常包含基础处理单元、射频前端、电源管理、接口电路等模块。以下从通用组件、分类模组硬件、电源管理、接口实现方式及射频前端五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通用硬件组件

  所有通信模组均包含以下基础硬件单元:

  1.无线通信芯片

  核心组件,负责信号调制解调、协议处理和数据传输。例如蜂窝模组中的基带芯片,Wi-Fi模组中的通信芯片。

  2.处理器(MCU/CPU)

  控制模组运行,执行通信协议栈和数据处理。常见如ARM Cortex系列、RK3328等。

  3.天线系统

  包括天线本体及匹配电路,用于收发无线信号。设计需考虑频段覆盖和信号稳定性。

  4.接口模块

  提供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如UART、SPI、I2C、USB等,部分模组支持电平转换(如3.3V/5V兼容)。

  5.供电模块

  含电源管理芯片(PMIC)、DC/DC转换器、LDO稳压器等,为不同电压域提供稳定电源。

二、分类模组的核心硬件差异

1. 蜂窝通信模组(2G/3G/4G/5G、NB-IoT、eMTC)

  • 基带处理单元(BBU):负责数字信号处理,实现协议栈功能。
  • 射频前端(RFFE):集成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如SAW/BAW)、射频开关等,支持多频段覆盖。
  • 存储芯片:Flash和RAM用于存储固件及临时数据。
  • SIM卡接口:支持物理或嵌入式SIM卡接入。

2. 非蜂窝通信模组

Wi-Fi模组

  射频前端:含Wi-Fi芯片(如ESP8266EX)、射频放大/滤波电路、PCB板载天线。

  辅助电路:时钟电路、传感器接口等。

蓝牙模组

  集成蓝牙协议栈芯片(如支持BLE 5.2),低功耗设计。

LoRa/TPUNB模组

  专用扩频芯片(如SX1276)、低噪声放大器(LNA)、匹配网络。

3. 卫星通信模组

  基带处理芯片:如SVB01C模组集成自研基带芯片。

  射频模块:支持S频段通信,含高灵敏度接收电路。

  时钟模块:高精度时钟源确保信号同步。

三、电源管理模块的硬件构成

  1.电压转换电路

  使用DC/DC转换器(如TPS767D325)和LDO稳压器,将输入电压转换为内核、I/O等多级电压。

  2.电源隔离模块

  采用双路隔离DC/DC,避免噪声干扰,如5V隔离输出。

  3.智能控制电路

  含电池检测模块(ADC采样)、负载开关控制,优化功耗。

  4.备用电源

  铅酸电池或超级电容,主电源失效时自动切换。

四、接口电路的实现方式

  1.电平转换设计

  使用MOS管或三极管实现双向电平转换,支持3.3V与5V设备互通。

  例如:NMOS管利用体二极管特性实现UART双向通信。

  2.接口选择机制

  硬件引脚(如SEL引脚)或AT指令配置通信模式(UART/SPI)。

  3.隔离设计

  RS485/RS232接口采用光耦隔离,增强抗干扰能力。

五、射频前端组件类型

  1.分立器件

功率放大器(PA):放大发射信号功率。

滤波器:SAW/BAW滤波器用于频段选择。

射频开关(Switch):切换收发路径及频段。

低噪声放大器(LNA):放大接收微弱信号,降低噪声。

  2.集成化模组

FEMiD:集成天线开关、滤波器、双工器,无源设计。

PAMiD:在FEMiD基础上集成PA,支持多频段高功率输出。

DiFEM/LFEM:分别集成开关+滤波器或开关+LNA+滤波器,用于中低端设备。

六、技术趋势

  1.模组化与小型化

  射频前端向PAMiD等高集成方案发展,减少PCB面积占用。

  2.低功耗优化

  动态电源管理、睡眠模式(如eDRX)延长电池寿命。

  3.多协议兼容

  如多模网关支持Wi-Fi、蓝牙、TPUNB、LoRaWAN等协议。

  通信模组的硬件设计需兼顾性能、功耗和成本,核心组件围绕通信芯片、射频前端、电源管理展开。蜂窝模组侧重基带与射频集成,非蜂窝模组强调协议专用芯片,而接口与电源设计则是通用优化重点。未来,随着5G和物联网的普及,高集成度、多模兼容和智能化电源管理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www.viralrail.com/blog/101308.html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