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监测范围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铁路信号设备的多个方面。根据提供的多项证据,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信号设备的监测范围

  包括联锁、闭塞、列控地面设备(无源应答器除外)、驼峰、电源屏、调度集中设备等信号系统设备。

  监测内容还包括轨道电路、转辙机、轨道绝缘、电缆绝缘、信号机工作电流、站场间联系电压、环境状态(如温度、湿度)、防灾异物侵限等。

监测功能

  系统具备模拟量和开关量的在线监测功能,如外电网综合质量、轨道电路、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提速道岔表示分号等。

  系统还支持故障报警、数据存储与分析,并能对信号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远程诊断和智能诊断。

系统架构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通常采用“三级四层”的结构,包括总公司、铁路局、电务段等不同层级的监控子系统。

  系统通过计算机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实现对信号设备的全面实时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口与兼容性

  系统需要与其他防灾、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接口对接,以实现综合监控。

  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方式,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能够对铁路信号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监测范围覆盖了信号设备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电气特性到复杂的环境状态,都包含在内。

  一、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在不同铁路局和电务段的实施案例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在不同铁路局和电务段的实施案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下属铁路局

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全局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监控中心,负责整个铁路系统的信号设备监测和管理。其电务监测子系统能够对所有车站节点进行控制,并与铁路总公司实现数据共享。

太原铁路局:该局的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通过站机、收集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组成,实现了对全段内所有车站节点的管理,并且能够装配数据库服务器、通信前置机、web服务器和监测终端等设备,以满足数据传输和web服务的需求。

柳州电务段

  柳州电务段利用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对铁路信号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监测点分布在沿线各站和区间。该系统利用光缆传输设备和监测设备,对信号设备的运用状态进行不间断实时监控,并将设备电气特性曲线、报表实时传回柳州电务段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服务器。调阅分析员通过调阅分析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判断分析,甄别出设备故障隐患,并将隐患数据反馈至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快速处理。

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电务段

  库尔勒电务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和管理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包括细化站段《信号集中监测设备维护管理办法》,与信号设备同设计,设立专业器材工区以及配备专业维护和浏览人员等。这些措施旨在解决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技术标准和系统架构

  根据2010年颁布的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标准,提出了基于广域网互联互通的信号集中监测段子系统方案。该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结构、功能定义、热备方案以及软件信息流等关键技术问题,以推动监测系统向综合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二、 如何实现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与其他防灾、环境监测系统的接口对接?

  要实现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与其他防灾、环境监测系统的接口对接,可以参考以下步骤和方法:

标准化数据接口:首先,需要确保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与其他防灾、环境监测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化。这包括统一数据格式(如时间戳、数据单位、精度要求等)以及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协议(如HTTP、MQTT等),以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顺畅地进行数据交换。

多级联动接口:建立多级联动接口,使本级应急监测工作能够与上级部门对接。例如,通过消息中心与专家、应急监测工作人员、中心指挥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实时的消息通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实现应急监测工作的实时同步。

通信方式的选择:在接口通信方面,可以采用标准RS485接口,并预留M-Bus接口,以增强设备的扩展性和兼容性。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双向通信。

集中器的应用:利用集中器作为连接终端,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并上传至管理软件。集中器可以通过485总线挂接监测设备,并支持继电器触点输出或有源触点输出,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和报警。

安全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系统之间的相互渗透问题,特别是在以太网信号安全通信网中,建议在集中监控系统站内部分与中心系统之间设置防火墙进行防护。

  三、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故障报警和智能诊断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故障报警和智能诊断功能是通过多层次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机制实现的。首先,该系统通过布置在关键位置的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收集各种运行参数和状态信息。这些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振动、电流和电压等物理量,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灵活应对,确保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数据采集模块将这些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为后续的故障诊断和报警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在数据处理阶段,系统利用数据分析算法机器学习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建立基于历史数据的模型,系统能够识别正常运行状态与异常状态之间的差异。一旦监测到的参数超出预设的阈值或出现不符合正常模式的波动,系统会立即触发故障报警机制。这种智能化的分析能力使得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预警,从而减少潜在的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

  故障报警的实现依赖于多级报警策略,系统可以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采取不同级别的响应措施。例如,轻微故障可能仅触发警示通知,而严重故障则可能导致系统自动停机或切换到备用设备。这种策略的灵活性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也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此外,系统还支持通过移动应用Web界面向操作人员发送实时通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响应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最后,智能诊断功能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积累与分析,系统能够生成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报告,帮助用户了解潜在的故障原因及其影响。此外,系统还可以利用预测性维护技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历史,提出维护建议和优化措施。这种智能化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能力,不仅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也为企业的运维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整体效率的提升。

  四、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三级四层”结构具体是如何配置的?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三级四层”结构具体配置如下:

三级体系结构

铁路总公司:处于最高层,是现代信号维护指挥的大脑。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获取各个铁路局子系统的接口信息,监督和管理重要铁路枢纽和主要干线的信号设备。

铁路局:位于中间层,负责具体铁路局的信号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

电务段:处于最底层,负责具体的信号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四层体系结构

铁路总公司电务监测子系统:负责整个铁路系统的信号设备的总体监控和管理。

铁路局电务监测子系统:负责铁路局范围内的信号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电务段监测子系统:负责电务段范围内的信号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车站子系统:负责具体车站的信号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五、 针对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目前存在哪些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方式?

  针对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目前存在多种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方式。这些协议和方式确保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准确传输。以下是详细的描述:

CAN/modbus 和以太网 UDP 协议

  在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接口通信方案是通过CAN/modbus协议与以太网UDP协议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数据传输。这种方法解决了CAN/RS485总线速率低且无法与Internet互联的问题,实现了远程信息共享,减轻了信号监测设备的维护工作量。

TCP/IP 协议

  TCP/IP协议在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中也被广泛应用。例如,西安工业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研制的DCQJ-TH型道岔缺口监测系统采用TCP/IP协议上传数据至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此外,集中监测子系统(CSM)与TCC维护设备之间也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

RS232 和 RS485 协议

  RS232和RS485协议在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中也有应用。例如,道岔缺口监测系统通过RS485物理接口上传数据。此外,集中监测子系统与CBI、CTC之间的接口采用串口RS-422方式。

自定义或标准通信协议

  在分布式采集和集中监控的系统平台中,除了上述常用协议外,还可以使用自定义或标准通信协议如MODBUS、OPC UA等。这些协议支持自动发现和注册,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依赖于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有线通信通常采用光纤或电缆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的特点;无线通信则采用无线局域网或卫星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布设方便等优点。

安全通信协议

  为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集中监测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应采用安全通信协议,并在系统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进行隔离,防止渗透风险。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采用了多种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方式,包括CAN/modbus、以太网UDP、TCP/IP、RS232、RS485以及自定义或标准通信协议等。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www.viralrail.com/blog/100617.html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