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远距离图传原理

  无人机远距离图传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视频编解码技术:无人机拍摄的图像或视频首先通过摄像头采集,然后经过视频编解码器进行压缩处理,以降低传输所需的带宽和存储空间。常用的编解码标准包括H.264和H.265(HEVC),这些技术能够高效地压缩视频数据,同时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
  •   无线传输技术:无人机图传系统通常采用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4G/5G、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这些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能够确保图像的实时传输。例如,4G/5G技术因其广域覆盖和高带宽特性,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大疆的OcuSync和Lightbridge技术也提供了高清、低延时的图像传输能力
  •   抗干扰技术:在无线传输过程中,无人机图传系统需要应对各种干扰因素,如电磁干扰、多径干扰等。为此,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COFDM(卷积OFDM)等调制技术,以及跳频技术和扩频技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天线技术:高性能天线是实现远距离图传的关键。高增益定向天线和智能跟踪天线能够增强信号强度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和远距离环境中。
  •   多跳中继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扩大传输距离,无人机图传系统会采用多跳中继技术,通过多个节点接力传输,形成无线中继网络,从而实现更远距离的图像传输。
  •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技术:根据无线信道条件动态调整传输速率和编码方式,优化信号质量和传输效率,确保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传输。
  •   自动链接恢复功能:当无线信号中断时,系统能够自动寻找最佳通信路径并重新建立连接,保证持续稳定的图传。
  •   飞行器定位与导航技术:利用GPS/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技术,确保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精确掌握自身位置,并优化通信链路指向。

  通过上述技术和手段的综合应用,无人机能够实现在数百公里甚至更远距离下,将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以及其他遥感信息准确、实时地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从而极大地扩展了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和场景。

  一、 无人机远距离图传中最新视频编解码技术

  无人机远距离图传中视频编解码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视频编码算法的应用:目前,H.264和H.265(也称为HEVC)是最常用的高效视频编码算法。H.264/AVC编码标准通过区块、帧内和帧间预测的方式,有效减小视频数据量并保证较高的图像质量。而H.265/HEVC则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效率,适用于需要高清晰度和低带宽传输的场景。

  AVS编解码技术:AVS(Audio Video Standard)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M编码模块和解码模块采用的AVS编解码技术在保证高编码效率的同时,具有复杂度较低的优点。此外,AVS编解码技术还具有许可政策简单和许可费用低廉的优势。

  改进的视频压缩算法:一些研究对现有的H.265编码算法进行了优化,以适应无人机航拍视频的特点。例如,针对帧内预测和帧间预测两个重要环节提出了优化方案,旨在在保证压缩率的同时大幅降低压缩时间。

  低复杂度实时压缩算法:为了满足无人机视频实时压缩传输的需求,一种新的低复杂度无人机视频实时压缩算法被提出。这种算法利用了无人机的特性,实现了高效的视频压缩和传输。

  5G网络的应用:随着5G网络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开始支持通过5G网络进行图像和视频的实时传输。5G网络的高速度和低延迟特性,使得无人机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高清视频传输。

  SRT编码器的应用:千视电子的SRT视频编码器支持互联网点对点、低延迟传输,可以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实时传输到直播平台或指挥中心。

  动态调整视频码率:根据信道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视频编码的码率,以降低数据量并保证图传的流畅性。例如,DJI Goggles RE在信道条件变恶劣时会主动调整视频编码码率。

  二、 无人机远距离图传中的电磁干扰和多径干扰问题?

  解决无人机远距离图传中的电磁干扰和多径干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使用抗干扰技术

  无人机制造商可以采用抗干扰电路和抗干扰材料,以减少电磁干扰对无人机的影响。

  例如,Autel Alpha无人机采用了Autel SkyLink 3.0图传技术,支持900M/2.4GHz/5.8GHz频段的自适应跳频传输,根据电磁干扰情况选择最优信道,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选择合适的频段

  无人机制造商可以选择合适的频段,避免与其他无线电设备频段冲突,从而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例如,EVO Lite系列无人机支持2.4GHz和5.8GHz自适应跳频传输,根据电磁干扰情况自动选择更优信道。

  加强无线电通信安全

  使用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来防止电磁干扰对无人机的影响。

  例如,Autel SkyLink 3.0图传技术不仅具备抗干扰能力,还支持高传输码率和高清画质,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采用先进的图传技术

  使用先进的SCFDE和LDPC纠错技术,具备优秀的多径反射克服能力。

  例如,VSCC2000P-GH20图传系统专为中大型工业级无人机设计,采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多径干扰。

  优化飞行策略和环境监测

  在不同环境下制定飞行策略,包括观察环境、调整遥控器方向、避免遮挡物和信号塔,以及使用合适的天线设置。

  地面端软件具备环境电磁干扰分析及通信质量监测功能,帮助用户评估实际环境干扰状况,优化地面站部署。

  三、 大疆OcuSync和Lightbridge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及其优势是什么?

  大疆的OcuSync和Lightbridge技术是其在无人机图传领域的重要创新,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1. Lightbridge技术

  Lightbridge是大疆自主研发的一种专用通信链路技术,主要采用2.4GHz频段进行单向图像数据传输,类似于电视广播塔的数据传输形式。它能够实现几乎“零延时”的720p高清图像传输和显示,提供较远的传输距离,并且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Lightbridge技术的自适应技术能够对无线环境进行感知,遭到干扰时会主动权衡遥控距离和画面质量,自动切换到最佳信道并调整视频带宽,有效减少画面缺损和断连情况的发生。此外,Lightbridge 2在保证画质的同时,将画面延时从上一代的150ms压缩到了50ms,保持了业界领先的位置。

  2. OcuSync技术

  OcuSync是大疆另一项自主研发的图传技术,采用了多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包括信道编码技术、多天线技术、分集技术、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等。OcuSync在所有传输速度下的性能远远优于Wi-Fi传输,使用更有效的数字压缩和信道传输技术,即使在具有强无线电干扰的环境中也能够可靠地传输高清视频(HD video)。与传统的模拟传输相比,OcuSync可以用720p和1080p传输视频,图像清晰度提高约4到10倍,没有色偏、静态干扰、闪烁或其他与模拟传输相关的问题。在相同的传输功率下,OcuSync的图像传输距离比模拟图传更远,支持7km以上的图传遥控距离。

  3. 优势对比

  传输距离和稳定性:OcuSync支持更远的传输距离(可达7公里),并且在多设备互联方面表现更好,最多同时连接两个遥控器和两个飞行眼睛。Lightbridge也支持较远的传输距离(可达5公里),但OcuSync在抗干扰能力和实时性方面更胜一筹。

  图像质量和延迟:OcuSync支持720p和1080p图像传输,图像清晰度显著提升,且不会出现模拟图传中的偏色、雪花点、花屏、闪烁现象。OcuSync的视频数据延迟为130ms,而遥控器命令延迟仅为5ms。Lightbridge则在保证画质的同时,将画面延时从上一代的150ms压缩到了50ms。

  抗干扰能力:OcuSync采用先进的算法和定制化的计算芯片,能够检测干扰并自主切换频段,确保更稳定的视频传输。Lightbridge同样具备自适应技术,能够自动选择最佳信道并调整视频带宽,有效减少画面缺损和断连情况的发生。

  灵活性和软件依赖性:OcuSync的软件依赖性使其能够通过固件更新进行升级,而Lightbridge则依赖于定制硬件,限制了后续更新。

  OcuSync和Lightbridge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OcuSync在传输距离、图像质量和抗干扰能力方面表现更为出色,适合需要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专业应用;

  四、 高增益定向天线和智能跟踪天线在无人机远距离图传中的应用

  高增益定向天线和智能跟踪天线在无人机远距离图传中的应用案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utel 智能跟踪天线

  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的信号强度,动态切换最佳图传链路。当定向板状天线作为信号中继时,可以发射和接收特定方向的电磁波,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100千米,传输码率最高可达70Mbps。

  MF18自动跟踪云台系统

  MF18自动跟踪云台系统结合了高增益定向天线和全自动天线跟踪云台,能够实现超高集成和精准跟踪。该系统适用于超远距离无人机或航模等系统应用场景,通过地面端的高增益天线实时对准无人机的位置,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LENA P40图传模块与伺服转台

  基于LENA P40图传模块的解决方案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和伺服转台,通过GPS数字引导,确保高增益定向天线在通信过程中实时跟踪指向无人机。该方案为200Km航程的无人机提供稳定可靠的下行图像传输和双向数据传输服务。

  五、 无人机远距离图传系统中多跳中继技术的实现方式

  无人机远距离图传系统中多跳中继技术的实现方式和效果评估如下:

  1. 实现方式

  多跳中继通信系统

  多跳中继通信系统通过多个无人机作为中继节点,以多跳的方式将信息从源节点转发到目标节点,从而扩展通信范围并提高通信质量。具体实现方法包括:

  联合优化无人机轨迹和发射功率:通过优化每个跳的带宽分配、源和中继的传输功率以及无人机的轨迹,可以最大化端到端吞吐量。

  自组网技术:利用无人机作为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自主组网、动态路由和数据传输。每个无人机可作为终端、中继或中心节点,实现多跳中继转发,扩展通信范围和提高通信质量。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跳中继选择:通过计算空地异构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相对速度和相对运动方向,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各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和链路寿命,并将多跳中继选择过程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利用深度Q网络(DQN)算法进行最优中继选择。

  中继节点布设优化

  最优化数学模型:建立无人机中继多跳通信系统的模型,包含一个基站、n-1个无人机中继和一个移动台,以及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固定距离和传输功率。通过构建中继布设优化模型,以无人机位置参数为优化变量,利用移动台的中断概率构建目标函数,并设定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距离为限制条件,将问题转化为最优化数学模型。

  2. 效果评估

  吞吐量和包递交率

  高网络吞吐量和包递交率: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跳中继选择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网络吞吐量和更高的包递交率。当网络中节点的速度变快,节点数量增加时,该算法能更高效智能地提高空地异构网络中信息传输的质量。

  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算法在网络中节点数少和多的情况下相较其他算法都有着更好的网络吞吐量性能,并且在网络中节点数较少时有效果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该算法在进行多跳中继选择时,考虑到了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相对运动方向,在网络中节点数较少时,其他算法建立的网络拓扑不稳定,在多跳信息传输时就会出现信息传输中断的现象。

  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降低中断概率:基于门限判断DF协议的多无人机中继传输中断性能分析表明,考虑路径损耗的情况下,建立的中继合作传输系统模型能够有效降低中断概率。

  扩展通信范围:多跳中继转发技术能够有效增加通信距离,并解决由于障碍物或地形引起的链路阻塞问题。例如,在农村地区,Wi-Fi的通信范围可能不足以覆盖整个区域,因此需要中继策略来扩展通信范围。

  应用场景

  应急救援和军事领域:无人机可以搭载通信中继设备,在自然灾害导致的通信中断区域,迅速建立起新的通信系统,为救援队伍和受灾群众提供持续的应急通信服务。

  远程地区通信:在偏远地区或难以铺设传统通信基础设施的区域,无人机多跳中继技术可以有效扩展通信范围,确保通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www.viralrail.com/blog/10003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