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蜂群控制技术介绍

  无人机蜂群控制技术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系统,旨在通过多个无人机的协同操作和通信来实现高效的任务执行和信息收集。这种技术结合了无人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集群控制技术,使得无人机蜂群能够执行侦察、通信、干扰、防御和打击等多种功能。

  无人机蜂群的核心在于其去中心化的控制方式,即无人机与离它们最近的无人机进行通信,从而形成集群行为。这种去中心化的控制方式使得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不会因为某个或部分个体的故障而对整体造成影响。此外,集群智能是实现无人机蜂群作战的关键,通过借鉴生物群体智能的理论,如蚁群算法(ACA/ACO)和粒子群算法(PSO),无人机蜂群可以实现自主编队、分组避障,甚至在部分毁伤条件下重构编队等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蜂群可以使用各种命令和控制方法,包括预编程任务、集中控制或分布式控制。更先进的控制方法包括群体智能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使无人机蜂群能够应对新情况或意外情况。例如,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协同控制算法,可以仅依靠单目视觉传感器实现无人机领航跟随编队控制,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自主化、智能化和抗干扰水平。

  无人机蜂群还具有模块化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扩展性。例如,在地震救援、农业无人机系统等应用场景中,模块化设计使得无人机蜂群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调整配置。此外,无人机蜂群还可以通过自组网通信技术实现高效、灵活且可靠的通信网络,从而确保信息共享和实时反馈。

  无人机蜂群控制技术通过集群智能、分布式控制和自组网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多架无人机的高效协同作战能力,展现出强大的作战效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 无人机蜂群控制技术中去中心化控制方式的具体实现机制

  无人机蜂群控制技术中的去中心化控制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

  •   去中心化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Dec-MDP) :这种机制将蜂群形成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即去中心化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每个无人机独立进行决策,但通过局部交互产生全局涌现行为。Dec-MDP的关键组件包括无人机的状态、动作、状态转换法则和成本函数。每个无人机根据其本地状态和最近邻无人机的状态来优化自己的控制命令,从而实现最佳的蜂群形成控制。
  •   自组织分布式算法:该算法通过感知、决策和行动三个阶段来实现去中心化控制。首先,无人机获取自身及其邻近位置和速度信息,然后基于建模和优化进行决策,最后执行器处理次优决策。同步机制确保不同无人机间的事件协调,使蜂群和谐运行。
  •   共识式协调:在这种方法中,所有蜂群元素同时通信并集体决定行动路线。例如,可以使用“投票”或“拍卖”算法来协调行为。这种方法允许每个蜂群元素自主提出方案,并通过集体决策来达成一致。
  •   涌现式协调:这是最去中心化的方法,类似于自然界中的鸟群或昆虫群。简单的个体决策规则导致复杂的集体行动。这种方法依赖于个体之间的局部交互,而无需中央控制器。
  •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去中心化引导和控制策略:这种策略结合了Delaunay三角剖分概念和MPC,以保持给定的连接拓扑结构和指定的相互距离。在存在障碍物的情况下,该技术允许形成独立的子群,优化飞行队形以避免障碍物,并防止邻近无人机之间的碰撞。
  •   Ad Hoc无人机网络:这种去中心化方法使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任务需求。高效的路由协议被选中以减少不必要的广播和网络拥堵,确保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和任务能力。

  二、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协同控制算法在无人机蜂群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协同控制算法在无人机蜂群中的应用案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闵欢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3目标检测识别网络的端到端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电磁拒止环境下无人机蜂群协同控制的问题。该算法通过对YOLOV3网络进行剪枝和参数调整,使其适应嵌入式系统,并设计了无人机视觉跟踪控制算法。通过计算期望边界框与实时提取的图像边界框之间的误差,控制无人机的前进和转向,实现僚机自主飞行跟随长机的目标。

  该研究进一步指出,通过对经典YOLOV3网络进行神经网络剪枝,使其适应嵌入式系统,并设计了无人机视觉跟随控制算法。在通信干扰和全球定位系统拒止等特定环境下,该算法表现出更好的控制性能优势。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2秒内实现对领航无人机的状态跟随,速度控制稳态误差在5%以内,偏航角控制稳态误差在3%以内。

  为了实现蜂群无人机间的视觉目标识别与跟踪,研究团队提出了YOLOV3-tiny-m改进网络结构。相比经典YOLOV3网络,该结构更加精简,计算量较小,适用于无人机的嵌入式设备端运行。该网络结构将输入图像分成多个格子,每个格子用于检测“落入”该格子的目标,并输出边界框信息和目标所属类别的概率信息。

  谢文光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设计方法,用于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任务场景。通过引入动量因子以提高网络的学习性能,改进了传统深度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收敛速度和学习效率。仿真验证表明,所设计的改进深度神经网络编队控制器可以有效实现多无人机的编队生成与协同飞行。

  三、 无人机蜂群在地震救援和农业无人机系统中的模块化设计是如何实现的?

  无人机蜂群在地震救援和农业无人机系统中的模块化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 地震救援中的模块化设计

  在地震救援中,无人机蜂群需要高效地完成数据收集任务。由于地震后地形破坏和通信设施的缺失,传统的地面数据收集方式变得不可行。因此,无人机的任务分配和飞行路径规划至关重要。研究者们正在研究无人机的任务分配问题,该问题属于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任务规划范畴。找到最优或近最优解非常困难,因为它通常被证明是NP难问题,难以用传统数值方法解决。

  无人机蜂群的拓扑构型对整体效能至关重要。在拓扑构型过程中,需要确定最佳映射关系和最优拓扑构型位置,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并直接关系到无人机蜂群的全局能量消耗。为了加强蜂群系统的稳健性和生存能力,在拓扑构型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蜂群系统全局能耗。

  在灾难响应中,无人机蜂群需要具备动态调整拓扑形状的能力,以适应任务变化、节点损失、区域干扰等问题。此外,研究发现,蜂群动力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出乎意料地高,能够管理各种环境条件。

  2. 农业无人机系统中的模块化设计

  在农业无人机系统中,模块化设计指的是对不同功能部分的分化与接口部件的参数管理。这种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降低成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例如,一种螺旋输送投料装置的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农业无人机系统的开发高度依赖于建模与仿真(M&S),这可能是整个无人机群开发过程中唯一合适的途径。基于任务的架构对于整合任务理论、利用可组合元素、展示跨任务的模块化以及对人类操作员的直观性非常重要。

  无论是地震救援还是农业无人机系统,模块化设计的核心在于通过不同的电子设备与武器装备的搭载来实现探测、干扰、打击等不同功能。此外,基于群体智能算法的拓扑构型方法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联合建模和优化模型来最小化全局能耗,并灵活调用不同群体智能算法实现模型优化。

  四、 自组网通信技术在无人机蜂群中的应用及其对信息共享和实时反馈的影响是什么?

  自组网通信技术在无人机蜂群中的应用及其对信息共享和实时反馈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组网通信技术(FANET)能够实现大规模无人机集群之间的多跳无中心自组网通信,解决了无人集群大规模密集信道接入、无线传输、动态组网与灵活重组、实时协同等技术难题。这种技术使得无人机集群能够在没有地面基础设施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决策和协调路径规划,动态创建并维护网络拓扑结构,确保所有无人机与基站通过明确的多跳路径连接。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还增强了无人机集群在复杂环境下的任务执行能力。

  自组网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实时反馈。无人机集群可以通过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大大提升完成任务的效率,并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例如,在侦察、测绘、农业植保等任务中,多架无人机可以协同工作,通过共享高清摄像机、定位系统和各类传感器的数据,实时调整任务策略,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此外,自组网技术还能够及时感知网络变化,自动配置或重构网络,保证数据链路的实时连通,从而保证机器人高效协同控制。

  第三,自组网通信技术在无人机蜂群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其高度的自治性和自适应能力上。无人机集群无需受到或极少受到地面指挥中心的控制,自主进行接入组网、资源分配,集群内部还可以进行高效的信息交互,保证在外部环境动态变化或无人机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仍能自适应地调整网络拓扑、优化资源分配。这种高度的自主性和自适应能力使得无人机蜂群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快速响应并完成多种集群任务。

  然而,尽管自组网通信技术在无人机蜂群中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无人机的高移动性和集群规模之庞大使得无人机集群通信网络的实现难度远远超过传统自组织网状网。此外,持续飞行所需的能源、网络管理、安全性和法律框架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自组网通信技术在无人机蜂群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共享和实时反馈的能力,使得无人机集群能够在复杂环境中高效、稳健地执行任务。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www.viralrail.com/blog/9936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