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终端

物联网设备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方案?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方案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以确保其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安全威胁。

  一、 物联网设备安全方案简介

  1. 强化设备身份验证

  为所有设备分配唯一身份和凭证,并采用多因素认证(MFA)来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在设备启动时预置唯一身份和凭证,禁止未授权设备接入网络。

  2. 加密与数据保护

  使用加密网络协议,如TLS握手、Secure Boot等,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

  3. 定期更新和漏洞修补

  建立持续更新和部署机制,及时修补已知漏洞并更新固件,防止黑客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

  制定严格的软件更新策略,确保设备始终运行最新版本的软件。

  4. 多层次防御策略

  构建云-管-端三层架构,分别对云端、管道和终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在前端资产可信入网、物联终端安全连接以及后端管理平台方面实现统一的安全管控。

  5. 物理安全措施

  物联网设备应放置在安全的位置,并采取物理锁定、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等措施,防止设备被盗或篡改。

  关键感知终端应具备定位装置,并实施电磁屏蔽,防挤压、防强振动等能力。

  6. 网络安全措施

  实施网络分段,将物联网设备与其他网络部分隔离,减少潜在攻击面。

  使用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响应。

  7. 用户安全意识提升

  加强用户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确保用户了解基本的安全操作和防护知识。

  8. 供应链管理

  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从源头上采购经过严格认证和测试的设备和组件,避免引入不安全因素。

  9. 标准化和合作

  推动行业内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和协议,促进不同厂商之间的协同合作。

  建立端云协同的防御体系,提升云端对终端的安全状态感知和监测能力。

  通过以上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措施,可以构建一个全面而有效的物联网设备安全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物联网设备面临的安全风险,保障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二、 物联网设备在多因素认证(MFA)方面的最新技术?

  物联网设备在多因素认证(MFA)方面的最新技术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结合环境因素:近年来,针对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PUF被提出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然而,PUF实施存在挑战,并容易受到攻击。因此,CROSSCON提出了一个改进的MFA方案,通过结合传统方法(如PUF、私钥/公钥方案、凭证)和基于环境因素(如连接网络)的新颖PUF认证来提高安全性,从而更好地防御中间人(MITM)攻击。
  •   多种身份验证因素的支持:例如,SonicWall SMA 100系列产品线支持多种身份验证因素,包括密码、物理对象和生物识别数据,以确保网络连接的安全。这种多样化的认证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使用智能卡增强MFA:智能卡作为一种物理电子授权设备,在金融交易和个人身份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应对仅依靠智能卡带来的安全风险,多重认证(MFA)应运而生,要求用户提供两种或多种身份证明来访问资源。
  •   定期更新和维护:物联网设备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并限制设备的网络访问权限,只允许访问必要的服务和资源。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   推式认证机制:推式认证机制,如手机应用中的推送通知,提供了一种便捷且安全的MFA方式。即使黑客插入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并捕获用户输入,MFA仍需用户提供来自不同设备的凭证,从而防止窃听者拦截或操纵通信。
  •   TOTP原理的应用:TOTP(时间同步一次性密码)解决了传统MFA中增加额外验证步骤的问题,保证了用户设备的安全性。这种方法不需要用户在设备上完成额外的操作,从而减少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   全球远程用户的MFA登录:为了提高核心系统服务器和核心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已经引入了针对全球远程用户的多因素认证登录。

  三、 如何有效实施物联网设备的加密存储和数据保护策略?

  有效实施物联网设备的加密存储和数据保护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设备安全性、数据加密、网络安全、用户认证以及及时更新和维护等。以下是详细的实施步骤:

  •   强化设备的安全设置:首先,确保物联网设备的默认安全设置已被修改,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采用加密技术:对于存储在设备上的敏感数据,应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加密算法来保护其安全性。此外,数字物联网设备证书(如X.509证书)可以验证设备的身份真实性,并为加密所需的密钥提供安全存储,从而实现通信加解密。
  •   分布式存储和匿名化处理:通过分布式存储和匿名化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   访问控制和网络安全: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
  •   动态密钥管理:采用动态密钥管理机制,定期更换加密密钥,以防止密钥被破解。
  •   边缘计算和生命周期管理: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将数据处理和存储靠近数据源,减少传输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制定详细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确保设备从出厂到退役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   法律法规和用户教育: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物联网设备和数据保护的要求。同时,加强用户的教育和意识培养,提高他们对物联网安全的认识。
  •   及时更新和维护:定期检查并应用设备和软件的最新更新,修复已知漏洞,保持系统的最新状态。

  四、 物联网设备更新和漏洞修补

  物联网设备更新和漏洞修补的最佳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固件升级:通过OTA(Over-The-Air)方式,可以对分布在全球各地的IoT设备进行固件升级,而不必让运维人员各地奔波。为了实现固件升级功能,首先设备要正确上报当前固件版本,可以在控制台查看到全量设备的版本发布情况。
  •   使用强密码和最新的加密协议:这是有效促进物联网安全的基本策略之一。
  •   建立安全的互联网连接:确保物联网设备与互联网的安全连接是至关重要的。
  •   采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最佳实践:这包括设备授权和身份鉴权、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资产管理、威胁监测和实时报警、漏洞管理和弱口令检测等。
  •   制定使用寿命终止策略:并非所有的物联网设备都可以无限期修补和更新,因此需要为物联网产品制定使用寿命终止策略。
  •   加强安全管理机制:政府、标准组织和行业协会应该联合起来,制定适用于物联网的安全标准,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机制,包括设备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
  •   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安全性: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以及行为分析可以提高物联网安全性的综合方法。

  五、 在构建云-管-端三层架构时,如何确保各层之间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在构建云-管-端三层架构时,确保各层之间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   认证和授权:确保参与互操作的系统和设备都经过有效的身份认证和授权,以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
  •   数据加密:对不同系统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这可以使用如AES等高级加密标准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   安全协议和标准:采用统一的安全协议和标准(如HTTPS、TLS等),以确保不同平台和应用之间的安全通信。
  •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尽可能采用虚拟化技术以消除硬件层的关联,并确保从一个供应商向另一个供应商迁移时具有同等或更好的物理和管理安全控制点。
  •   开放虚拟化格式(OVF) :使用开放虚拟化格式有助于保障互操作性,并记录和了解使用的特定虚拟化挂接。
  •   接口集成与应用程序测试:重点考虑第三方数据存储、定制工具、控制点一致性、日志备份以及接口集成,同时进行应用程序测试和评估,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无缝协作。
  •   网络安全架构设计:在设计网络安全架构时,应包括多层防护措施,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PS)、漏洞扫描仪(IDS)和日志记录功能,以监控和防御潜在威胁。
  •   云服务商的责任共担模型:明确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责任共担模型,确保双方共同维护系统的安全性。

  六、 针对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安全措施?

  针对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安全措施,有多种创新方法可以采取:

  •   硬件防火墙:通过在物联网设备中安装硬件防火墙来防止网络通信中的攻击。这种方法结合了限制传感器和执行器访问的方法,从而减少成功攻击对网络环境和物理世界的潜在影响。
  •   防拆卸设计:在物理设计上增加通过物理方式接触硬件调试接口的难度,例如直接对关键模组、芯片进行飞线等物理破解。对于重要的物联网设备,可以考虑增加物理拆卸感知上报机制,以确保一旦设备被非法拆卸,系统能够及时报警。
  •   身份认证强化:加强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认证过程,避免使用默认口令或相同的认证信息,以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   物理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物理访问监控和防盗报警系统,并在关键设备机房安装电子门禁系统和门锁,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此外,还需定期评审和批准物联网设施访问权限人员名单,并根据职位和角色进行授权。
  •   冗余设置与故障自动报警:在物联网设备的设计中加入冗余设置,以防止数据失真。同时,终端故障应自动报警,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   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 :这是一种新兴的思路,通过去中心化的物理基础设施网络来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性。这种网络结构有助于增强系统的抗攻击能力。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www.viralrail.com/blog/97665.html

免费咨询组网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