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原理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多种无人机(UAV)的自组织网络,通过无线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其核心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特点介绍

  •   开放式体系架构:无人机蜂群采用基于开放式体系架构进行综合集成,使得系统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通信网络信息为中心:整个系统的运作以通信网络信息为核心,确保各节点之间能够高效、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   群智涌现能力:无人机蜂群具有群智涌现的能力,即多个低智能的无人机个体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表现出整体的智能行为。
  •   协同交互能力:平台间的协同交互能力是无人机蜂群的重要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各个无人机可以有效地进行任务分配和资源管理。
  •   节点作战能力:每个单平台的节点都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这为整个系统的抗毁性和灵活性提供了保障。
  •   自组网模式:无人机蜂群主要采用无线自组织组网模式,其中邻居发现是网络拓扑构建的前提。传统的全向天线在节点配置中只需要定时广播邻居探测包,而定向天线则可以在空间复用度高、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以及低截获的情况下,提高组网效率。
  •   图论方法的应用:在数学上,无人机蜂群的自组网可以通过图论方法进行描述和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系统整体之间的关系。
  •   MESH自组网:在复杂环境下,特别是军事应用中,MESH自组网技术被广泛使用。它允许无人机之间形成一个无中心的网络结构,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灵活性。
  •   数据链自组网协议设计:针对蜂群无人机的数据链自组网,设计了相应的协议栈,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以增强测控的可靠性。
  •   飞行自组网(FANET) :这是无人机蜂群自组网的一种形式,通过分簇结构进行拓扑管理,同一簇内的节点使用一条主用信道进行通信,从而提高系统的生存性和可操作性。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通过上述多种技术和方法的结合,实现了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的高效协同和智能作战,具有抗毁性强、成本低、去中心化等优势,并且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任务需求。

  二、 如何解决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中的邻居发现

  在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中,邻居发现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无人机的高移动性和低能源存储量使其通信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WSN(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快速邻居发现算法(GBFA),该算法通过在信标分组中携带邻居信息,使节点能够预先知道一些潜在的邻居,从而降低发现时延。

  此外,借助5G网络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可以对无人机的网络通信进行优化。通过合理设计网络拓扑结构、优化信道分配和资源调度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无人机网络的效率。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解决无人机蜂群中的邻居发现问题,因为5G网络的高性能可以支持更复杂的邻居发现和维护机制。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中的邻居发现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基于组的快速邻居发现算法(GBFA)以及利用5G网络的高性能来解决。

  三、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从侦察、监视到打击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实例:

  •   区域覆盖:无人机蜂群可以利用其配备的传感器对特定区域进行扫描和监控,以实现100%的理想区域覆盖率。
  •   情报收集与战场态势感知:无人机蜂群能够执行持久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任务,并提供精确及时的火力支持。这种非接触、可远程作战的特点使其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   协同作战和信息交互:无人机系统内部以及与其他作战系统之间搭建了具有实时性、灵活性的网络体系,实现了战场情报、指挥控制和装备协同信息的实时分发。
  •   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通信干扰:无人机蜂群通常由小型无人机组成,可以自组织并协同工作,完成多项任务,包括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通信干扰能力。
  •   全域打击和战术骗扰:近年来,无人机集群在协同探测、全域打击、战术骗扰等作战任务中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军事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   通信中继和后勤保障:无人机还可以用于通信中继和后勤保障等任务,进一步增强其在各种战术和战略层面的应用。
  •   反无人机战略:北约制定了反无人机战略,目标是创建无伤亡地抵御无人机威胁的系统,并在多个行动中整合反无人机措施。

  四、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键技术突破

  •   通信组网: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蜂群在复杂对抗环境下的协同组网、感知、决策和控制等关键领域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基于定向天线的邻居发现算法,提高了无人机蜂群组网效率,减少了信号干扰,增强了低截获抗干扰能力。
  •   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通过应用自然界蜂群组织算法模型,形成高级群体智能行为,使得无人机能够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和执行。此外,外军在机动组网、编队控制和自主协同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 应用场景拓展

  •   网络化作战模式:无人机蜂群作为网络化作战模式的典型代表,未来将逐步具备对地、对海等多种作战能力。这种新型作战样式不仅提升了战场灵活性,还增强了抗损能力。
  •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通过优化无人机轨迹,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并提高网络吞吐量,从而支持更广泛的物联网应用。

  3. 未来发展趋势

  •   低功耗与能量管理:针对终端设备能量消耗快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低功耗物联网节点的供电问题,特别是在偏远区域的应用。
  •   大规模IoT节点建模:采用Matérn聚类过程等方法对无人机和用户的位置进行部署,以实现网络覆盖概率最大化,并减少资源浪费。
  •   智能化与无人化发展:随着智能化和无人化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蜂群将在未来的战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颠覆传统战场规则的重要推手。

  五、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中的数据链自组网协议设计

  无人机蜂群组网技术中的数据链自组网协议设计具有多个创新点,这些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跳频扩普技术:采用跳频(FHSS)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能力。通过频繁改变传输频率,可以有效避免被敌方探测和干扰。
  •   单频组网:在无人机蜂群中,不需要跨频点桥接,这使得整个网络的生存力更强。这种设计简化了网络配置,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   集群数据链自组网协议栈:针对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进行了专门设计,增强了测控的可靠性。这种协议栈的设计考虑了无人机群体的实际需求,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   节点间协作通信:引入了节点间协作通信的概念,以提高信道利用率,并在多跳传输环境中表现优异。这种协作机制不仅提升了传输速率,还扩大了通信覆盖范围。
  •   功率感知相遇树(PET) :PAR算法通过计算无人机在不同功率级别下的相遇情况,并结合应用层的QoS需求,构造了功率感知相遇树。基于此树,PAR找到最优传输路径,并为每个转发节点选择合适的功率级别,从而保证数据包及时投递并最小化能耗。
  •   自适应蜂鸟算法(ADHA) :用于优化飞行自组网中的网络拓扑。该算法考虑了无人机位置变化引起的可用信道差异,并针对分簇结构的无人机拓扑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调节人工蜂鸟的觅食动作和加入扰动变异,提出了具有更强寻优能力的自适应蜂鸟算法。仿真验证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减少网络拓扑的簇数量,实现负载均衡和结构稳定的簇群。
  •   跨层延迟特征选择与监督学习:系统地选择、收集无人机网络协议栈每一层的延迟相关特征,然后利用监督学习构建选定特征与相应转发延迟之间的一致性模型。根据此模型,计算网络各个节点的一致性程度,并利用聚类算法将节点划分为良性节点和恶意节点。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www.viralrail.com/blog/97067.html

免费咨询组网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