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中继组网

无人机通信链路有哪几种

  无人机通信链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上行链路(Uplink) :负责将地面站的遥控指令、飞行状态调整指令等发送给无人机。这种链路确保地面控制站能够实时与无人机保持联系,对无人机进行遥控和跟踪。
  •   下行链路(Downlink) :负责将无人机的飞行状态、侦察情报、目标信息等数据传回地面站。这种链路是无人机完成任务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数据传输的质量和准确性。
  •   点对点链路:适用于手持或中型无人机,通过高带宽数字化电台实现控制指令和回传数据的传输。这种方式通常在视距范围内使用。
  •   数据链路:用于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遥测数据、图像和视频等。数据链路可以采用多种频段,如微波、厘米波和毫米波频段,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
  •   卫星链路:用于超视距通信,特别是在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执行任务时,通过Ku或Ka波段的卫星链路实现通信
  •   中继通信链路:无人机作为中继节点,通过中继平台和转发设备延长通信距离,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信息传输
  •   网状自组网模式:无人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通信方式形成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
  •   特殊通信链路:包括指挥与控制(C&C)、空中交通管制(ATC)、感知与规避(S&A)等链路,分别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   无线电信号链路:包括射频(RF)链路、自由空间光(FSO)链路等,用于无人机与地面站或卫星之间的通信。
  •   运营商公网链路:利用4G或5G网络实现无人机的数据传输,适用于需要高带宽和低时延的应用场景。

  这些通信链路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满足无人机在不同任务中的通信需求。

  一、 无人机通信链路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技术标准

  无人机通信链路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无人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负责地面站与无人机之间的遥控指令传输和遥测数据及图像的回传。以下是关于这两种链路的技术标准和最新发展趋势的详细解析:

  1. 上行链路

  技术标准:

  无线电遥控上行链路:目前在民用无人机中广泛使用的是无线电(即射频)遥控上行链路。

  频段使用:中国工信部规定了特定频段的使用,如840.5~845MHz用于上行遥控链路。

  跳频扩频功能:具有跳频扩频功能,跳频组合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强。性能优异的设备能做到6万个跳频组合。

  最新发展趋势:

  循环正交M元扩频技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中继技术:通过中继无人机或卫星通信,提高通信距离和稳定性。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结合:未来可能提供更强大的信号处理和实时数据分析能力。

  2. 下行链路

  技术标准:

  遥测数据传输:下行链路主要用于无人机将遥测数据(如空速、发动机转速、载荷状态等)和红外或电视图像传输回地面站。

  频段使用:中国工信部规定了特定频段的使用,如1430~1446MHz用于下行遥测与信息传输链路。

  数据加密功能:使用数据加密功能(如DES、AES等)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防止数据泄密。

  最新发展趋势:

  激光通信传输系统:未来可能采用激光通信方式,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技术:包括扩频技术、跳频技术、OFDM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等,以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6G相关技术:随着6G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数据链将可能采用更先进的通信技术,以满足更高的带宽和低时延需求。

  无线组网技术:如自组网技术、NOMA通信系统、RIS辅助通信系统、MESH自组网通信系统等,用于解决跨越长距离或复杂地形的通信问题。

  无人机通信链路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技术标准上主要依赖于无线电遥控技术和特定频段的使用,同时具备跳频扩频和数据加密等抗干扰和安全措施。在最新发展趋势方面,无人机数据链正朝着高速、宽带、保密和抗干扰的方向发展,未来可能结合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激光通信和6G技术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 点对点链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哪些?

  点对点链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如下:

  1. 优势:

  低功耗远距离传输:基于LoRa/TPUNB协议的点对点通信模块具有低功耗和远距离传输特性,适用于复杂场景。例如,CR100A MESH自组网模块支持点对点通信距离可达8公里,并且支持WIFI、4G、5G等多种网络协议,实现跨平台、跨终端的无线通信。

  灵活的传输协议:点对点通信模块通常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如Mavlink2等,这使得无人机通信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多模态融合通信:一些点对点通信模块支持多模态融合通信,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同时利用多种通信技术(如WiFi、4G、5G)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连接稳定、快速部署和时延较低:点对点无人机具有连接稳定、快速部署和时延较低的优势。

  2. 局限性:

  通讯距离有限:点对点链路的通讯距离受到限制,当飞行距离过远或飞行路线周边环境复杂(如高楼等障碍物)时,可能造成通讯断开连接的情况发生,对飞行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抗干扰能力差:由于频段资源有限,点对点通信方式使用的是相同非授权频段,会造成机间系统干扰,难以支撑多架无人机同时间同空间应用。

  设备重量和体积增加:通讯距离越远,通讯链路机载终端的重量及体积越大,影响了无人机的挂载能力。

  购买成本高:通讯链路的购买成本也越高。

  信道状况不稳定:无人机通信过程中,信道状况不稳定且易受多径干扰影响。

  政策监管困难:现有无人机系统使用点对点通信链路无法进行监管,原因在于数据只在无人机和地面控制站间传输,无法实现监管数据的集中汇聚,因此监管机构无法全面掌控无人机的状态。

  点对点链路在无人机通信中具有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灵活的传输协议和多模态融合通信等优势,但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通讯距离有限、抗干扰能力差、设备重量和体积增加、购买成本高、信道状况不稳定以及政策监管困难等方面。

  三、 卫星链路在无人机超视距通信中的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

  卫星链路在无人机超视距通信中的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如下:

  1. 应用案例

  铱星通信公司与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公司的合作试验

  铱星通信公司与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公司合作,通过飞行试验评估了无人机系统在超视距(BVLOS)操作中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链路,无人机可以在5英里外发现入侵者并做出反应,同时保持2海里以上的间隔,符合仪表飞行规则(IFR)。该试验验证了基于卫星链路的BVLOS操作在E类空域中的适用性,为无人机系统在国家空域系统(NAS)中的安全、可扩展和高效整合提供了新思路。

  “彩虹”-5无人机的超视距作战

  “彩虹”-5无人机安装有机载卫星通信数据链,利用该数据链可实现超视距作战,真正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该无人机可挂载不同重量的对地攻击导弹或制导炸弹,一个架次即可摧毁一个坦克连,并且在反恐作战中表现出色。

  全球鹰无人机的特高频卫星通信终端

  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加装了特高频(UHF)低速卫星通信终端作为超视距备份链路,信息传输速率为1.2Kbps/秒,可实现低速遥控指令和遥测信息的超视距传输。

  一种超视距集群测控的无人机数据链通信系统

  该系统结合了Ka频段高通量卫星通信与TDLTE协议区域组网通信,通过组合式平台硬件设计、异构网络通信、数据加解密、高效编码传输等技术,实现业务数据在链路系统中的快速传递分发,满足超视距情况下大范围、高带宽、机动灵活的无人机集群作业需求。

  2. 效果评估

  安全性与可靠性

  卫星链路在超视距通信中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铱星通信公司的试验表明,卫星链路能够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空域中的安全操作。此外,卫星通信系统为无人机的全球化作战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在传统视距链路无法满足全天候、高速率信息传输需求的情况下。

  通信能力与效率

  卫星链路显著提高了无人机的通信能力和整体作战效率。例如,“彩虹”-5无人机通过卫星链路实现了超视距作战,能够深入战场纵深的目标地域,对打击效果进行实时或近实时评估。此外,Ka频段高通量卫星通信与TDLTE协议区域组网通信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无人机集群作业的通信效率。

  资源利用率与任务执行效率

  尽管卫星链路在超视距通信中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无人机在任务不同阶段对卫星资源的需求不同,但通常以最高带宽全程保障无人机任务,导致卫星资源的浪费。因此,提高卫星资源利用率与任务执行效率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卫星链路在无人机超视距通信中的应用案例丰富且效果显著。通过多种实际应用案例,卫星链路不仅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显著提升了其通信能力和整体作战效率。

  四、 中继通信链路如何解决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问题?

  中继通信链路在无人机复杂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问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解决方案:

  空中飞行平台中继:无人机可以搭载通信设备,作为空中飞行平台中继,解决复杂地形下微波无线电覆盖不足的问题。这种中继方式特别适用于应急救援通信,如地震、水灾等特殊环境下的营救场景。通过快速部署,无人机可以为地面建立临时宽带中继通信系统,提供多跳扩展的无线网络。

  地面基站组网中继:依托运营商自建的无人机地面通信基站,多个基站联网形成低空ATG网络。通过一对多的方式扩大无人机工作范围,并结合飞行管理和漫游切换,增强通信能力。

  蜂窝移动无线组网中继:在无人机上部署移动蜂窝网接入终端,接入地面4G/5G基站,形成低空蜂窝移动网络。支持多无人机同时在线工作,为建立无人机专用地面业务网络提供可能。

  卫星通信中继:利用无人机卫星通信终端、通信卫星和地球站组成系统,实现无人机数据的远距离传输。这种中继方式不受地形影响,确保通信距离与飞行距离相匹配,适用于远程操作和任务载荷采集视频的回传。

  自组网技术:无人机可以作为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自主组网、动态路由和数据传输。每个无人机可作为终端、中继或中心节点,实现多跳中继转发,扩展通信范围和提高通信质量。自组网设备特性包括北斗定位、WiFi覆盖、同频组网、多跳中继技术,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满足各类任务需求。

  微波前端设计方案:针对复杂环境下无人机测控链路的实时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人机中继测控链路的微波前端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频率倒置的频分双工体制,有效避免了前向链路与返向链路的收发干扰,并实现了机载设备的硬件统型。通过软件注入便可完成对终端模式的在线切换,提升了系统应用的灵活性与鲁棒性。

  短波电台技术:短波电台需要具备自适应通信的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通信参数,如频率、功率等,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采用差错控制和数据压缩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机载DMR/PDT-IP互联系统:该系统利用无人机作为中继节点,通过宽带或窄带中继台在空中建立和维护通信链路,适用于偏远地区、临时通信和灾害应急通信等场景。动态路由根据实时环境信息和任务需求,调整飞行路径和高度,以优化信号传输。

  五、 运营商公网链路在无人机数据传输中的性能表现和安全性分析。

  运营商公网链路在无人机数据传输中的性能表现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1. 性能表现

  网络覆盖与稳定性

  运营商公网链路(如4G/5G网络)具有广泛的网络覆盖和较高的稳定性,能够支持无人机在不同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例如,4G/5G网络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度的数据传输,适用于公安、电力巡检、物流配送、娱乐文化、农业和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

  然而,公网链路在某些偏远地区可能无法覆盖,这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运营商的VPDN业务或自建VPN网络接入指挥中心内网,实现资源互享。

  数据传输速率

  4G/5G网络提供了高带宽和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能够满足无人机高清视频传输和实时图像分析的需求。例如,通过搭载4G/5G模块,无人机与地面站或控制中心可以建立数据链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多网聚合技术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如光伏电站巡检,使用多网聚合技术可以同时使用多个运营商的多条无线公网链路。这种技术在某个运营商链路故障时仍能保证数据传输不断,特别适合需要连续稳定传输数据和实时视频的场景。

  2. 安全性分析

  信息安全攻击

  无人机通信链路容易受到信息安全攻击,如干扰、窃听、截获和篡改等。这些攻击可以对无人机飞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无人机地空通信链路普遍存在着频点公开、链路透明、缺乏保密措施等问题,极易成为各种攻击手段的目标。

  加密技术和安全机制

  物联卡作为无人机通信的重要工具,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物联卡采用加密技术和安全机制,保护敏感数据传输,确保无人机与地面站或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

  在多无人机环境下,通过可靠的交互协议和密钥加密,可以防止假的通信请求和应答,阻止恶意节点对链路信息的篡改,保障消息的安全。

  应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在部分应急情况下,移动网络可能会中断,影响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自组网系统进行数据接力,将无人机监测数据通过接力测控站或基站回传指挥中心。

  运营商公网链路在无人机数据传输中表现出色,具有广泛的网络覆盖、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和较高的稳定性。然而,其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频点公开、链路透明和缺乏保密措施等方面。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技象科技,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www.viralrail.com/blog/100052.html

Baidu
map